總統府於2025年1月23日召開國家氣候變遷委員會第三次會議,會中各部門提出減碳目標和具體行動,預期在2032年要減碳32±2%,無論政府、企業還是個人,都為了未來生活的環境而努力。
氣候變遷頻繁,更需要具體行動來減碳
美國再度退出巴黎氣候協定,但並不影響全球其他國家減碳的腳步,台灣自2022年起正式宣布減碳目標,並制定相關法規(如碳費繳納),積極開發新能源,各部會也在2025/1/23的會議上提出具體減碳行動,整理如下:
能源部門:主管單位-經濟部
再生能源-太陽光電
再生能源-離岸風電
再生能源-地熱
再生能源-水力
科技儲能
去碳燃氫
氫能供應鏈
碳捕捉利用封存(CCUS)
住商部門:主管單位-內政部
零碳建築
深度節能
農業部門:主管單位-農業部
農業生態韌性及碳匯
低碳永續農業
環境部門:主管單位-環境部
資源循環
淨零永續綠生活
運輸部門:主管單位-交通部
商用車輛電動化及無碳化
永續航空燃油(SAF)
製造部門:主管單位-經濟部
產業自主減量
深度節能
國營事業減碳-中鋼
國營事業減碳-中油
能源部門減碳計畫
目前我國高度依賴進口能源,能源部門規劃的策略中,希望能實施能源轉型,發展更多高潛力的再生能源,如太陽能、風電、地熱、混氫發電等等,最終目標希望能活絡國內能源市場之餘,也能將產業/技術輸出外銷。
太陽能
2024年已建立申設輔導及溝通平台,預計在2025年推動小屋頂獎勵,並規劃新建物強制設置的相關法規,既有場域汰換高效率光電板。
離岸風電
台灣雖四面環海,仍要盤點潛力新海域,推動區塊開發,預計2025年提出包含碼頭租金和電網費用等規費減免,並引導民間資金投入開發。
地熱
目前國內探勘的量能不足,深層地熱開發的經驗也不夠,透過國營事業帶頭開發,引進國外鑽井設備的國際專業團隊,透過國際合作增加案場。
小水力
持續開發潛力案場,並解決土地取得及用水問題,檢討蠆購費率,並研擬獎勵機制。
其他前瞻技術
氫能-分為氫能供給、基礎建設和氫能運用三個區塊:
※氫能供給:低碳氨進口先行、氫氣進口評估、開發自產氫氣技術
※基礎建設:液氨儲槽需求、規劃液氫基礎建設、擴大建立加氫站
※氫能運用:工業爐減碳、氫能煉鋼、氫能車、氫能船、混氫/氨發電技術、燃料電池發電系統
去碳燃氫-建置混氫發電試驗場域,並逐步放大天然氣去碳製氫規模
碳捕捉利用封存(CCUS)-捕捉、利用、封存是三個相輔相成區塊
※CC碳捕捉:推動高效且低成本碳捕捉技術
※CCU碳利用:建置碳源產業鏈,推動鋼化聯產
※CCS碳封存:建置試驗及商業化場址
製造部門減碳計畫
包含中油、台塑、台電、民營電廠等單位,均從內部採取減碳措施,並強化基礎建設,如中油、台塑便採取將燃油鍋爐改為燃氣或氫能、氫氣工廠製程更新、汰換老舊設備、導入ESCO、加強工場廢熱及廢蒸氣的回收再利用、使用再生能源等措施,來進行內部減碳。
台電及其他民營電廠則是逐步汰換舊的發電機組,減少廠用電量來達到深度節能,並強化電網的韌性,由公營單位帶頭,持續推動包含石化/鋼鐵/水泥/紡織/人纖/造紙等產業的低碳製程轉型,包含碳費的徵收、淨零轉型的輔導、AI應用推動等等。
針對14萬中小企業廠商,如自願參加減量計畫,有機會能取得碳權,中小及微型企業可以獲得銀行優惠貸款,並提供線上免費課程,以及協助導入數位軟體等措施,幫助企業實施低碳轉型。
住商部門減碳計畫
建築業佔全國溫室氣體排放高達32%,是減碳的首要目標,具體行動分為下面三項:
淨零建築
(1) 老舊建築及社宅低碳淨零:據內政部統計,台灣30年以上且低用電率的房子共有156萬宅,是重點活化目標,推動老宅整建或重建。
(2) 擴大建築能效改善:公有建築及國家公園建置太陽光電、小型風力、小型水力等設備,社宅和新建築帶頭示範,帶動民間參與。
(3) 智慧淨零雙軸轉型:導入低碳營造工法,並辦理建築導入數位淨零應用。
深度節能
(1) 設備效率提升與節能推廣:主要為家電的汰舊換新,以及退還減徵貨物稅。
(2) 服務業強制性管制措施:修訂能源設備器具容許耗用能源基準或節能標章基準,帶動能源設備器具效率提升。
(3) 提供服務業節能減碳誘因:提供技術輔導,透過能源管理,結合ESCO等方式提升能源效率
(4) 鼓勵服務業自主減碳:透過活動或教育訓練,鼓勵各單位自主減碳
污染防治節能升級
大型廣告燈具節能汰換計畫,包含住宅照明、廣告招牌、辦公室、工廠、街燈、露天大型運動場等場所,更換為具自動調節功能的LED或同等效率之節能光源,一併解決光汙染問題。
運輸部門減碳計畫
運輸部門包含汽機車、飛機、火車、輪船等,佔總體排放量約12.69%,其中以小客車排放量佔比最高,運輸部門的減碳計畫包含自主減碳以及行動計畫:
自主減碳計畫
(1) 提升公共運輸運量,完備步行/自行車使用環境
包含台鐵票務系統整合再造、捷運、TPASS通勤月票、高鐵搭配多元旅遊產品等。
(2) 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
推動市區公車、小客車及機車電動化,並完善環境的配套措施。
(3) 提升運輸系統及運具能源使用效率
包含發展智慧運輸系統、新車能效提升、節能輪胎及安全測試驗證系統建置、節能輔導和駕駛訓練、地方政府換購低碳垃圾車、推動岸電試辦等。
行動計畫
(1) 商用車輛電動化及無碳化
涵蓋氫燃料電池大客車、電動商用小客車、電動船、電動物流車等
(2) 永續航空燃油
在桃園、松山、高雄機場增加SAF飛航,布局SAF料源,開放廢食用油進口
農業部門減碳計畫
兩大重點是減量以及增匯:
(1) 減量
收購遠洋及沿近海漁船、設稻穀粗糠爐、農業機具電動化、補助節能水車、畜牧場投入沼氣發電、精準施肥與飼餵等
(2) 增匯
復育管理海草床、紅樹林、濕地及鹽沼等,調整作物耕作模式、土壤生物資源施用、增加森林面積、森林經營管理等
環境部門減碳計畫
含汙水下水道第六期建設計畫、沼氣發電產業鏈推動、河川環境品質提升、多元化垃圾處理、補助改善建築隔熱;優先使用國產綠建材,推廣淨零永續的綠生活等。
透過各部會的通力合作,從科技、金融、法規各方面一起發動,預期未來也能培育8萬個以上綠領專業人才,希望達到空汙量減量4成、進口能源依賴率降至90%、創造綠色經濟等三大目標,讓環境永續,使人們生活在更健康清新的環境裡。